油松為陽性樹種,深根性,喜光、抗瘠薄、抗風,在土層深厚、排水良好的酸性、中性或鈣質黃土上,-25℃的氣溫下均能生長。隨著這幾年大規模種植油松,栽植后的油松普遍面臨發黃現象,現根據筆者多年從業經驗進行如下分析:
一、發病癥狀
1、遠看松樹發黃,長勢衰弱,每年從春季開始發病嚴重,短時間之內很難恢復。
2. 近看新梢長勢良好,老松針發黃非常嚴重,多由生理性原因引起的。
3.細看老松針從頂端開始有發黃發紅,一般危害松針1/2,嚴重的整個松針枯死,由病理性原因引起的。
4.細看老松針寄生松大蚜蟲卵、松大蚜和紅蜘都可刺吸松針上水分和養分,導致松針發紅更加嚴重。

二、發病原因
1.生理性原因
據樹木頂端優勢原理,油松在長勢衰弱時,植物體內水分和養分優先供應到新梢和頂端,水分和養分不充足時,供應到老松針上,這是內在原因。根本原因是油松部分根系腐爛引起的,而引起根系苗木出現腐爛是根系周圍土壤貧瘠、透氣性差、根系周圍積水、缺乏有機質、冬季氣候干燥、風害、土壤和水鹽堿、重金屬超標、建筑垃圾、水污染等引起的。
2.病理性原因
2.1病害癥狀
染病松針初生褪綠斑,長短不一,在斑段的正面現丘疹狀褐色小點,排列成行,后轉成暗褐色,且在褐色丘疹的對側產生黃白色至桔黃色的疤囊,高1—1.5mm。皰囊成熟后破裂散出黃色粉狀物,留下白色膜片,后破裂脫落。病葉逐漸枯黃脫落。年年發病的油松主枝變短,嚴重時松枝干枯或全株干死。
2.2發病規律
病菌冬孢子于秋后侵入針葉后越冬。翌年4月銹孢子器成熟后散出銹孢子,借風雨傳到一枝黃花或紫菀葉上并進行為害,5、6月份產生夏孢子堆,散出夏孢子進行再侵染,進入秋季形成冬孢子堆。
文章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網站管理員刪除。